时隔6年,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足广东这片改革热土。从珠海到清远,从深圳到广州,“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”的信念一以贯之;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,总书记深刻阐述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,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、开放不止步的坚定决心,发出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进军号令。
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,“越是环境复杂,我们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、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。”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、深水区,面临的都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和难啃的“硬骨头”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,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、体系性、全局性问题,总结运用好改革开放的经验启示,是我们克难关、解难题的关键。从坚持辩证思维、处理好“六个关系”,到运用试点先行、逐步推广的科学方法;从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相结合,到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,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打赢三大攻坚战,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……改革开放以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的智慧和韧劲,不断激荡起改变中国、影响世界的澎湃动力,驱动中国号巨轮驶向更加深阔的水域。
40年艰苦创业,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中国,也改变了一代代人的命运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新一轮改革大潮激荡神州大地,破解了不少难题,实实在在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。不断铺展的时代长卷告诉我们,改革开放既是强国之路,也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。
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、没有完成时。从新起点再出发,前行的道路上还有许多“娄山关”、“腊子口”需要征服。新时代呼唤我们保持那么一股闯劲、干劲,继续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,风雨无阻向前进,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。
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以及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,实体强则经济强,则国家强。要实体强,不仅要学习先进技术,更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,闯别人没闯过的关,用创新抢占未来“话语权”。我们要靠自力更生奋斗,掌握更多关键自主核心技术,用自主创新的骨气和志气,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实力。
化缘化不来核心技术。激发自强不息的骨气,树立勇攀高峰的志气,创新发展最终还要靠自己。从刚刚试飞成功的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,到飞驰在各地的中国高铁,我们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,不是靠别人恩赐,而是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实现的。
到困难户家中看真贫,和老乡们一起算脱贫账,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始终是习总书记最大的牵挂。脱贫攻坚越往后越难,未来三年还有3000万人需要脱贫,其中大多数都是贫中之贫、困中之困。迎难而上、精准发力,“一任接着一任抓,一仗接着一仗打,一代接着一代干,积小胜为大胜”,就没有啃不下的“硬骨头”,打不赢的攻坚战。
农村又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。不仅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、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,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。我们必须时不我待,夯实“三农”基础,加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,确保“三农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不掉队,让美丽乡村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标志、美丽中国的底色。
新时代,如何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?这个时代命题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,通过学校教育、文艺作品、理论研究等多种方式和途径,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、民族观、国家观、文化观。同时,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不断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,使其蕴含的深厚文化软实力,真正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能源和思想动力。
“中国改革不停顿、开放不止步,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。”在深圳参观“大潮起珠江——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”时,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宣示,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,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,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。
展望未来,改革之路前途光明,任重道远。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,不会一劳永逸,只能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持续深化。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。只要发展信心不动摇、思想解放不停歇、深化改革不间断、落实部署更扎实,就能为发展不断注入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,取得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。
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广东考察时指出,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很大,前途不可限量。党中央一直重视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,这一点没有改变、也不会改变。最近一个月内,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三次对民营经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。
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,总书记接连给民营经济发展打气,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——中国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方向不会改变。这无疑为支撑起中国经济“半壁江山”的民营企业吃下“定心丸”、注入“强心剂”。
23日,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,宣布大桥正式开通。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以其宏大规模、磅礴气势、腾飞姿态,让“中国跨度”以直观而震撼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。
长虹卧波,巨龙飞跃。在这座“圆梦桥、同心桥、自信桥、复兴桥”的助力下,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起航,中华巨轮向着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破浪前行!